当前位置:主页 > 中国食品 >

辣味食品走红:火“辣辣”的大商机

  小小的调味料,不但为人类提供了美妙而丰富的味觉体验,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简史的缩影。

  盐,人类食物最重要的调味品、保鲜剂,从周朝开始便成为“国之重器”、“强国之本”,盐业经营一直是历朝历代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——“管仲举盐而克楚”,可见其对国家政治、经济的重要价值。甚至至今2000多年,盐业仍然保持着国家专营制度。

  而在公元十一世纪,返家的“十字军”兴奋地谈论着在中东发现的糖这种“新的香料”,以及其奇妙的味道,此后,西欧与东方的糖贸易开始盛行,糖也一度成为西方贵族享用的奢侈品,对人类饮食文化的影响更是深远。

  毫不夸张的说,“一咸一甜”的舌尖记忆承载了一部厚重的世界发展史。而在步入全球一体化、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,哪种调味香料将继续谱写新的历史。

  目前看来,“辣味”食品更具备普世流行价值,并有望成为食品行业新一轮商机的源动力。

  辣味食品有多火?

  盘点近几年的食品圈,要问什么口味最容易出爆款,相信大部分人可能认为是“辣”。变态辣的火鸡面、营销驱动的辣条、国民食品老干妈、吃货不二选的绝味鸭脖和周黑鸭,以及近两年风头正劲的火锅餐饮和火锅底料等等,都有一个共同的流行指向——靠“辣味”征服了市场。

  而来自各种专业调查机构的数据也显示,“吃辣”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级的消费潮流。《2018全国调味品行业蓝皮书》数据显示,全球吃辣人群达到25.24亿人,辣椒全球交易额已经超过2873亿元。辣味调味一路看涨,辣味调味品占所有调味品30.88%。

  不只是国内,全球调味品供应商Kalsec在2019年进行了一项调查,对全球辛辣食品发展趋势和应用进行了研究。数据显示,全球超过一半的消费者在用餐时会选择辛辣口味,同时有62%的消费者认为咸味食品带点辛辣味口感会更好,突显了辛辣食品带来的机遇。

来源:Kalsec

  与此同时,这股消费影响力也直接促进了辣椒产业供应链的高速发展。中国辣椒总产量占世界辣椒总产量的48%,加上6亿的吃辣人口数量,缔造了国内千亿级辣消费产业规模。

  据企查查最新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共有辣椒相关企业4.76万家,今年上半年,全国新注册辣椒企业近3700家,其中二季度新增量为2604家,同比增长23.8%。同时,在企查查上搜索“辣椒制品”的结果显示,目前共有4786家辣椒制品企业。

  这意味着,以老干妈目前年销售规模以50亿元计,目前千亿级的辣消费市场至少还能容纳5~6家老干妈这般体量的龙头企业存在,这个赛道的未来潜力极具想象力。

辣味食品,风口上的产业

  新时代的辣味风潮,颇有点“全民狂欢”的意味,更带动了相关预包装食品产业的高速发展。

  在调味料领域,以辣味为显著特色的火锅底料与川式调味料为代表的复合调味料,已然成为调味品行业最大的子行业。

  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数据,2020年整个复合调味料的市场规模接近1500亿元,其中火锅调料和中式复合调料加起来的市场规模为578亿元,占整个复合调味料的38.5%。而在火锅调料和中式复合调味料中,川调又要占据70%左右,如果再加上佐餐菜、辣酱、调味油、蘸料这几个品类以及餐调定制,整个川调的市场规模将会超过600亿元。

  中国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(十亿元)2013~2022年预测

来源:沙利文数据中心

  甚至,以火锅底料、川调为主要业务版块的上市公司也因此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。

  7月,海底捞的火锅底料供应商、关联公司颐海国际的市值已超千亿,在调味品上市公司中仅次于海天味业;同为火锅底料制造销售企业天味食品上周发布的半年报显示,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.19亿元,同比增长45.98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.00亿元,同比增长94.62%……

  而在休闲零食领域,在“卫龙现象”的推动下,辣口味的覆盖从肉干卤味、豆干蔬菜干、饼干膨化、坚果炒货到海味即食等,似乎一切零食皆可辣。甚至国际巨头也在不遗余力地将辣味与经典产品相结合,如箭牌的甜辣味彩虹糖、玛氏的辣味士力架、亿滋的咸辣味奥利奥等等,都是明星产品跨界“辣味+”的流行创新。

“上瘾”+“社交属性”=“无辣不欢”

  事实上,辣其实并不是一种味觉,而是一种类似触觉的感觉,与纯粹依靠味蕾来转换刺激信号的甜、酸、苦、鲜等其他味觉有着根本的区别。

  既然如此,为什么人们还会喜欢吃辣呢?因为在这个过程中,人们慢慢发现,在大脑感到疼痛时,身体会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,例如分泌类似吗啡的物质内啡肽,试图通过产生快感来镇痛。这样,在最初的疼痛之后,反而让人产生了一种类似上瘾的愉悦感,而上瘾则意味着复购的概率大大提高。

  另一方面,随着经济的发展,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,都市人群的压力也越来越大,焦虑感越来越强烈。

  而吃辣和夜宵文化慢慢成为人们缓解压力、释放情绪的一种方式,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文化。

  毕竟,无论是宵夜与撸串的真正特点并不是着眼于吃这件本身属性的事情,而更看重的是情感的交流,这就需要食物必须具有“社交属性”,这个时候聚会吃火锅、麻辣小龙虾就成为了一种新兴的社交“媒介”。

  因此,在快节奏、高压力的现代生活里,辣味作为一种“极致”且具有社交属性的口味,对于消费者有一定的情绪释放功效,而且易于产生口味依赖感。

  辣产业未来将如何发展?

  企查查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共有辣椒相关企业4.76万家,今年上半年,全国新注册辣椒企业近3700家,其中二季度新增量为2604家,同比增长23.8%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从注册资本来看,这些新增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的企业数量最多,占比高达80%;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最少,仅为3%左右。同时,在企查查上搜索“辣椒制品”的结果显示,目前共有4786家辣椒制品企业。

  因此,从当前市场现状而言,行业集中度低、竞争格局分散的特征明显,有近5000家企业参与竞争,辣味食品市场的竞争远比想象中激烈。

  青山资本认为,辣味细分品类的市场空间不少品类还没有生出有影响力的大品牌,品类品牌化或许是一个新的占领市场的机会。

  而对于整个辣味产业的前景,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:“随着整个新生代人口红利的不断叠加,以及整个中国火锅产业持续的这种火暴的大环境下,关于辣系产品,未来应该来说会持续地走红。因为它既符合了整个中国的饮食新趋势,也符合了整个新生代对于饮食口感的需求以及诉求。”

  那么,该如何寻觅行业潜在商机?谁将在这个赛道上脱颖而出?9月14日,让我们一起走进“首届中国辣味产业大会”,与全球辣味产业原料商、供应商、品牌商等相聚一堂,共同探讨辣味产业的现状与未来,风味的传承与创新。

  届时会有100余家媒体全程报道,500余家经销商、1000余家企业、10万+专业观众一起倾听行业大咖精彩演讲,共谋发展。联合数据机构、科研机构,针对辣味产业的溯源、风味创新、数据表现、趋势、发展等多维度发布《2020辣味产业分析报告》。而大会现场更会邀约行业大咖及专家以“触发味蕾”、“营销视觉创新”全方位解读辣味产业发展之路。

  此次辣味产业大会也将秉持为企业、为行业的创新发展服务的理念,将联合众多品牌企业和供应链企业,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,搭建广阔的产业服务平台,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辣味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思维,指引辣味产业健康发展。欢迎辣味产业链的各类企业前来切磋交流,共谋发展。

分享至:

相关阅读